第1章1_珠江烽火:商人的救国商途

类别:现代 作者:问天名字数:6448更新时间:2025-04-20 19:36

《商海浮沉十三行》:十三行盛景道光十八年的广州,夏日的珠江水面波光粼粼。

十三行商馆区沿江而建,各国旗帜在微风中招展,彰显着这座港口城市的繁华与活力。

伍绍棠站在父亲的书房里,望着窗外繁忙的码头。

二十岁的他,已是伍家"怡和行"的少东家。

自康熙年间设立粤海关以来,广州十三行已成为清政府唯一允许与外商进行贸易的机构,富甲一方。"

少东,海关总督大人派人来传话,说是明天要来行里视察。"

老管家林伯走进书房,恭敬地说道。

伍绍棠点点头:"知道了,备好茶点。"

伍家祖上三代经营对外贸易,从生丝、茶叶到瓷器,无一不精。

伍绍棠从小耳濡目染,对各行生意了如指掌。

然而近来,他察觉到一些异样。"

父亲,近来洋商们似乎有些躁动。"

伍绍棠翻开账簿,对刚从内室出来的伍父说道,"英商颠地先生前日派人送信,说要商谈一批特殊货物。"

伍父伍秉鉴放下手中的茶盏,眉头微皱:"这些洋人,总是不安分。

告诉颠地先生,没有两广总督的批示,怡和行绝不参与任何违禁交易。"

伍父口中的"特殊货物",在十三行行商间已是公开的秘密。

自乾隆年间禁烟令下,仍有不少洋商通过十三行转运***。

这些害人的东西,不仅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,也让行商们背负骂名。"

父亲,儿听闻朝廷对洋人贸易已有不满,若再有违禁之事,恐怕...""住口!"伍父厉声打断,"十三行能有今日,全靠与洋人通商。

若无这些生意,我们伍家的基业从何而来?况且,我已打点好上下,不会有事。"

伍绍棠欲言又止,默默退下。

他知道,父亲这一生都在官商之间走钢丝,既要维持与朝廷的关系,又要满足洋商的需求。

作为继承人,他必须学会这种平衡术。

次日清晨,伍绍棠正在码头查看货物,忽见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缓缓驶入珠江。

船头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洋人,正是颠地先生。"

伍少爷,久仰大名!"颠地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候道。

伍绍棠拱手回礼:"颠地先生,不知此次前来有何贵干?""听说伍家是十三行首富,特来拜访,希望能与伍家建立更深厚的合作关系。"

颠地笑容可掬。

两人寒暄几句后,颠地邀请伍绍棠登上商船参观。

伍绍棠犹豫片刻,还是随他上了船。

船舱内,颠地取出一块黑色膏状物,点燃后深吸一口。"

此物来自印度,名为'福寿膏',能提神醒脑,祛病延年。"

颠地热情地递给伍绍棠一支。

伍绍棠婉拒了:"我对这东西不感兴趣。"

颠地面露失望之色:"伍少爷,这可是暴利啊!一箱'福寿膏'的利润,抵得上十船生丝。"

"正因如此,才更应远离。

朝廷已有禁令,我伍家不想引火烧身。"

颠地叹了口气:"真可惜。

不过,若伍少爷改变主意,随时可以找我。"

离开商船后,伍绍棠心绪难平。

他知道颠地不会轻易放弃,而父亲的态度也让他担忧。

回到家中,他决定与父亲好好谈一次。"

父亲,儿近日听闻朝廷有意限制洋人贸易,若再与他们过多往来,恐怕...""朝廷?"伍父冷笑一声,"朝廷最需要的就是银子。

十三行每年上缴的税银,占广东全省大半。

只要我们按时足额缴纳,朝廷岂会为难我们?"伍绍棠欲言又止:"可是那***...""此事不用你操心!"伍父打断道,"记住,在商言商。

十三行的生意,从来不只是买卖,而是与官场、洋人之间的博弈。

你太年轻,还不明白这个道理。"

伍绍棠默默低头,心中却已下了决心。

作为新时代的商人,他不仅要守住伍家的基业,更要守住良心。

就在这时,管家匆匆进来报告:"少爷,海关总督大人到了!"伍绍棠与父亲急忙整理衣装,迎出门去。

珠江边,一场看不见的风暴正在酝酿。

伍绍棠不知道的是,他的决定将把他卷入一场关乎国运的漩涡之中。

:暗流涌动时光荏苒,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年春。

广州十三行的贸易依旧繁荣,但伍绍棠却感到一丝不安。

近来洋商们的举动越发诡异,尤其是英国商人颠地,多次提出要见他,都被婉言谢绝。

这一日,伍绍棠正在与几位行商商议春茶采购事宜,忽然管家通报:"海关总督大人到!"众人连忙起身相迎。

来者是两广总督邓廷桢,素来以清廉著称,在十三行中威望颇高。"

邓大人光临,有失远迎!"伍秉鉴连忙迎上前去。

邓廷桢摆摆手:"伍老不必多礼。

本官此来,是有要事相商。"

众人落座后,邓廷桢神情凝重:"最近沿海一带,发现不少***船只。

皇上已下决心禁烟,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,前往广东查办。

尔等身为行商,务必谨记国法,不得参与任何违禁交易。"

伍秉鉴面色不变:"大人放心,伍家世代遵纪守法,绝不敢越雷池一步。"

邓廷桢意味深长地看了伍秉鉴一眼:"伍家是十三行之首,更应做出表率。

若有发现行商勾结洋人贩卖***,定不轻饶!"待邓廷桢离去后,众行商面面相觑。

有人低声道:"林则徐来了,怕是要有大动作啊!"伍绍棠心中一凛。

他知道,一场风暴即将来临。

回到家中,伍绍棠向父亲提及此事:"父亲,林则徐即将到任,恐怕会对十三行有所行动。"

伍秉鉴叹了口气:"早有耳闻。

林则徐是个强硬派,对***深恶痛绝。

不过,他有通商的意愿,只要我们配合,应该不会有大碍。"

"父亲,儿以为我们应该主动清理门户,不再与那些贩卖***的洋商往来。"

伍绍棠建议道。"

胡闹!"伍秉鉴厉声道,"你太年轻,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
十三行能有今日,全靠与洋人通商。

若无这些生意,我们伍家的基业从何而来?"父子俩争执不下,最终不欢而散。

伍绍棠心情沉重地走出书房,却见一位身着旗装的少女站在庭院中。"

伍少爷,许久不见。"

少女微笑道,"我是陶陶居的女儿阿秀,特来拜访。"

伍绍棠拱手回礼:"阿秀姑娘,有何贵干?""听闻伍少爷精通算学,我想请教几个问题。"

阿秀从袖中取出一张纸,上面写着几道算题。

伍绍棠接过一看,都是些寻常算术题,便提笔解答。

阿秀在一旁静静观看,眼中满是钦佩。"

伍少爷果然才华横溢。"

阿秀赞叹道,"我父亲常说,伍家是十三行最懂洋务的行商,果然名不虚传。"

两人交谈间,伍绍棠得知阿秀精通英语,是父亲特意请来教导家中子弟的。

她不仅通晓西方语言,还对西方文化颇有研究。"

阿秀姑娘,你为何对西方文化如此感兴趣?"伍绍棠好奇地问。

阿秀叹息道:"父亲说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
如今洋人势力日盛,若不了解他们,如何与之打交道?"伍绍棠点头称是。

与阿秀的交谈,让他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。

这些"红毛番"并非全是蛮夷,他们的科技、制度也有可取之处。

几天后,伍绍棠正在账房核对账目,忽听门外一阵喧哗。

一名伙计慌忙跑来报告:"少爷不好了!颠地先生的商船在珠江口被扣了!"伍绍棠大惊:"怎么回事?""听说是林则徐大人下令,所有***货物一律查封!"伍绍棠立即赶往码头。

珠江口,数艘清军水师的战船封锁了航道,颠地的商船被押往广州城。

岸边挤满了围观的百姓,指指点点评头论足。"

这就是与洋人做生意的下场!"有人喊道。"

林大人这次动真格的了!"伍绍棠忧心忡忡。

颠地是他父亲的重要合作伙伴,若货物被扣,损失巨大不说,还可能牵连到怡和行。

回到家中,伍绍棠将情况告知父亲。

伍秉鉴面色铁青:"林则徐这是釜底抽薪!他不仅查禁***,还要断了我们的财路!""父亲,不如我们主动配合官府,交出所有可疑货物,以示清白。"

伍绍棠建议道。"

你懂什么!"伍秉鉴怒道,"交出货物,等于自断生路!那些洋人绝不会善罢甘休!"就在父子俩争执之际,管家匆匆进来:"老爷,洋商们求见!"伍家客厅内,颠地、波义德等几位主要洋商齐聚一堂,面色凝重。"

伍老先生,这太不公平了!"颠地激动地说,"我们一直遵守规矩,从未参与***贸易!"波义德附和道:"是啊,伍老,您得帮帮我们。

林则徐这是针对所有洋商,不给我们活路啊!"伍秉鉴安抚道:"诸位稍安勿躁。

我这就修书一封,向林大人说明情况。"

会面结束后,颠地悄悄拉住伍绍棠:"伍少爷,我听说您精通算学,对洋务也有研究。

若您能助我与林大人沟通,必有重谢!"伍绍棠婉拒了:"颠地先生,我父亲与林大人已有安排,您还是直接与他交涉吧。"

颠地面露失望,但很快又露出笑容:"理解,理解。

不过,如果伍少爷改变主意,随时可以找我。"

洋商们离去后,伍绍棠陷入沉思。

他知道,这场禁烟运动才刚刚开始,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。

几天后,一队官兵突然闯入伍家,将账本全部带走。

伍秉鉴吓得瘫坐在椅子上,伍绍棠则冷静地问道:"敢问官爷,所为何事?"为首的官员出示文书:"奉林则徐大人之命,搜查十三行所有账册,以查明***交易情况。"

待官兵离去后,伍绍棠安慰父亲:"别担心,我们行里从未做过违法生意,清者自清。"

伍秉鉴摇头叹息:"你太天真了。

洋人那些账目,哪能经得起查?"正如伍绍棠所料,账册被带走后,伍家与其他行商一样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林则徐亲自审阅了所有账目,发现不少猫腻,但伍家的账目相对干净,只有几笔模糊交易。"

伍家还算老实。"

林则徐对伍秉鉴说,"但你们与洋人交往过密,难免受牵连。

限你们三日内,将所有与洋人往来的账目重新整理,不得有任何隐瞒。"

伍秉鉴唯唯诺诺地应下。

待林则徐离去后,他大发***:"都是那些洋人惹的祸!若非他们走私***,怎会有今日之灾?"伍绍棠却若有所思:"父亲,也许这是一次机会。"

"什么机会?""洋人依赖我们与朝廷沟通,而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,摆脱对***贸易的依赖,转做正当生意。"

伍秉鉴冷哼一声:"你以为朝廷会允许我们与洋人做生意?林则徐已经下令,禁止一切对外贸易!""这只是暂时的。"

伍绍棠坚定地说,"洋人需要我们的丝绸、茶叶,我们需要他们的白银、技术。

这种需求是相互的,不会因为一时的禁令而消失。"

伍秉鉴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,沉默良久,终于叹了口气:"你比我看得远。

但眼下怎么办?官府催得紧,洋人也人心惶惶。"

"父亲,儿有一计。"

伍绍棠压低声音,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。

伍秉鉴听完后,沉思片刻,终于点头:"此计甚妙。

就依你所言。"

接下来的三天,伍绍棠亲自带领账房先生,重新整理了所有账目。

他不仅剔除了所有可疑交易,还详细列出了近年来的合法贸易数据,证明伍家对朝廷税收的贡献。

第三天,林则徐亲自来到伍家,听取汇报。

伍绍棠详细解释了伍家的贸易情况,并拿出了详实的账目证据。"

伍少爷果然精明。"

林则徐看完账目后,点头称赞,"不过,即便账目清白,也难保没有暗中交易。"

伍绍棠恭敬地回答:"大人明鉴。

若有所需,伍家愿全力配合。

事实上,我正想向大人建议,与其一味禁止,不如规范贸易,设立合法渠道,既能增加税收,又能避免弊端。"

林则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:"伍少爷此言有理。

朝廷确实在考虑设立洋行,统一管理对外贸易。

你可有兴趣参与?"伍绍棠心中一动:"大人是说...""新设的洋行,将由朝廷直接管辖,挑选几家信誉良好的行商参与管理。

若伍家愿意配合禁烟,或许可以考虑。"

伍绍棠大喜过望:"多谢大人厚爱!伍家一定竭力配合!"离开林府后,伍绍棠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。

伍秉鉴喜出望外:"太好了!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!"伍绍棠却冷静地分析道:"父亲,这只是开始。

新洋行虽由朝廷管辖,但实际运作仍离不开各位行商。

我们可以借此机会,彻底摆脱***贸易,转做正当生意。"

伍秉鉴点头称是:"你说得对。

不过,那些洋人怎么办?他们大多依赖***贸易。"

"正因如此,我们才需要与洋人沟通,引导他们转向正当贸易。"

伍绍棠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"我相信,只要方法得当,洋人也会接受现实。"

接下来的日子里,伍绍棠开始频繁接触各位洋商。

出乎意料的是,颠地等人虽然对禁烟令不满,但也明白继续走私***的风险太大,开始考虑转型。"

伍少爷,我听说你建议林则徐设立新洋行?"一次会面中,颠地试探性地问道。

伍绍棠坦然回答:"是的。

新洋行将规范贸易,保护各方利益。

颠地先生若愿意转做正当生意,伍家愿优先考虑合作。"

颠地沉思片刻:"伍少爷,你是个聪明人。

***贸易确实有问题,但我更关心的是,我的国家需要茶叶、丝绸,而你们的朝廷需要白银。

这种互补关系不应被破坏。"

伍绍棠点头:"我正是这个意思。

与其偷偷摸摸,不如光明正大。

新洋行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合法的交易平台,既保证朝廷税收,又满足贸易需求,还能避免冲突。"

颠地思索良久,终于点头:"好,我愿意尝试。

不过,我有个条件——新洋行必须保证我们合理的利润空间。"

伍绍棠微笑:"这是自然。

生意人嘛,讲究互利共赢。"

与颠地达成初步共识后,伍绍棠又陆续拜访了其他几位主要洋商,说服他们接受新制度。

与此同时,他也在积极筹备新洋行的成立事宜,包括制定规则、分配股份等。

一个月后,在林则徐的主持下,广州十三行洋商会议上,正式宣布成立"公行",作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机构,统一管理洋商事务。

伍家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,获得了最大的股份。

公行成立后,所有对外贸易必须通过公行进行,价格由公行统一制定,税收也由公行统一征收。

这一制度有效遏制了走私和贿赂,使对外贸易更加规范有序。

然而,这一变革并非一帆风顺。

许多洋商对公行制度不满,认为限制了他们的自由;一些小行商也抱怨利益分配不公。

更严峻的是,随着公行的成立,朝廷对贸易的控制越来越严,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。

面对重重困难,伍绍棠没有退缩。